html模版成都:PM2.5濃度2025年降至50微克以下
2月18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由成都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水務局、市國土局、市農委、市林園局、市城管委有關負責人對《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2025規劃》(下簡稱《規劃》)有關內容進行瞭發佈和解讀。

根據《規劃》,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定位被確定為西部特大型中心城市轉型發展引領區、長江經濟帶水生態文明典范區、全國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區。

到2025年,生態文明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深度融合,生態優勢轉變成競爭優勢,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城市價值全面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增強。

規劃提出瞭37項指標,其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指標18項。例如,在資源能源利用方面,明確提出到2025年,用水總量(不含河道生態環境用水)力爭控制在65.7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低於25立方米,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8;在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方面,到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41%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積比例達到60%,PM10和PM2.5年均濃度分別小於90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75%,中心城區、郊區縣城、鄉鎮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100%、100%、80%。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將按國傢、省下達的任務逐年下降。

圍繞《規劃》的七大主要任務,成都市提出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治理、生態文化宣教及示范、基礎能力建設等工程,梳理瞭238個重大項目,計劃總投資5619億元,以支撐任務的落實和目標的實現。

七大主要任務內容如下:

一是優化全域空間開發格局。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分區發展戰略,結合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明確成都生產、生活和生態等三大空間格局,逐步形成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全域空間開發格局。包括優化主體功能分區、構建新型城鎮體系、建設美麗鄉村、劃定空間管理紅線等工作。

二是促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大力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耗,推進水、土地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促進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包括加強節能降耗、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等工作。

三是推動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著力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包括優化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推動科技創新等工作。

四是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按照“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原則,嚴格源頭預防,重點治理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包括加強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加強重點領域減排,加大氣、水、土壤、固廢等污染綜合防治力度等工作。

五是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引導、規范和約束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的行為,形成用嚴格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的制度體系。包括健全科學決策機制、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完善市場化機制、創新監督考核機制等工作。

六是樹立生態文明社會風尚。將生態文明理念培育為社會主流價值觀,促進生態文化與城市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實現生活方式綠色化。包括樹立全社會生態文明理念、培育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生態文化等工作。

七是著力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堅持問題導向,針對薄弱環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標準制定、統計和監測,形成有效的執法體系,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包括加強統計與監測、強化執法監督等。

同時,《規劃》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統籌協調,落實責任分工、完善政策配套、加大項目支撐、強化區域合作等作為保障措施。

亮點聚焦一:“大氣、水、土壤”的污染防治工作重點

——源頭、過程、效能、長效四方面加強管控

記者:在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廣大老百姓尤其關心和關註環境質量改善問題,請問,成都環保部門主要工作台灣註冊商標查詢思路是什麼?在“大氣、水、土壤”的污染防治中,有哪些工作重點?

成都市環保局副巡視員陶宏志:貫徹落實“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2025規劃”,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從源頭、過程、效能、長效機制方面加強管控,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一、強化源頭管控。

以批準實施的《成都市環境總體規劃2015-2030年》和正在編制的《成都市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為依據,依托探索構建的成都環境規劃管理體制機制制度系統管控平臺,充分發揮環境規劃對推進城市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作用,強化環境和資源承載力意識,突出以環境質量為中心的環境空間管控,全力推進環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佈局,優化,規范經濟社會環境行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善人居環境質量,保障區域環境安全,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健康,推動可持續發展。

二、嚴格過程管控。

將改善環境質量這個核心貫穿到環保工作的各領域和全過程,堅定實施完成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力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整治”三大戰役,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以實施排污許可為載體,強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突出環境經濟政策在強化企業主體責任,開展企業環境信用信息評價、公開、應用,污染排放資源化、無害化,企業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重要方面的積極推動作用。以行政強制執行、追究刑事責任為重點,利用物聯網、在線監測監控等現代化環境管理手段,強化污染預防和執法查處力度,有效防范、化解環境風險,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三、突出效能管控。

堅持把生態文明五位一體戰略部署落到實處,科學建立環境質量屬地黨政同責、部門一崗雙責、環境污染損害終身追責機制,創新效能的監督考核方式,建立政府部門聯動,社會組織廣泛參與考核評價制度,將生態文明建設效能置於全社會的監督之下。

四、註重長效管控。

圍繞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改革,在堅持規劃引領的前提下,以構建企業環境主體責任、全民環境文化建設、社會廣泛參與的格局為重點,積極探索適應新常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制度創新。加強生態文明基礎性建設,以建立全社會環境教育體系為切入點,積極推進環境文化建設,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思想、理念、人才資源。推進企業發揮環境主體責任、非政府環境組織主導作用,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環境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營造全社會積極主動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可持續局面。

亮點聚焦二:成都將如何確保供水安全?

——李傢巖水庫預計年內動工,2020年建成

記者:在加強水生態系統的建設與保護工作中,飲用水安全一直是大傢關註的重點,請問,成都在加強水源地保護,確保供水安全上有什麼具體舉措?第二水源建設有何進展?

成都市水務局副局長陳科:作為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成都享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滋潤,同時也尚存缺水的短板,飲用水安全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難題。近年來已多次出現影響中心城區供水保障安全事件,加之天府新區建設快速推進和城市需水量剛性增加等因素影響,城市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供水及安全已成為影響公共安全的一大隱患。因此,成都急需建設第二水源,切實增強中心城區及周邊地區供水保障能力。

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從根本上解決成都及周邊區域水資源短板問題,先後實施瞭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科學謀劃成都第二水源建設方案。在國傢發改委、水利部、長江委等國傢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指導下,李傢巖水庫進入瞭2014年5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確定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項目當中。項目建議書於2015年4月9日獲國傢發改委批復。2015年5月19日李傢巖水庫項目又被國傢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列入第一批12個PPP重大水利項目之一。近期可研報告正待通過水利部審查、國傢發改委的審批。

李傢巖水庫壩址位於四川省崇州市懷遠鎮青峰嶺社區境內。該工程以城鄉供水為主,為成都市供水提供應急備用水源,兼顧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水庫總庫容17141萬m3,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2.7194億m3,農業灌溉面積9.36萬畝。工程為大(2)型水利工程,大壩采用砼面板堆石壩,壩頂高程766.80m,最大壩高123.0m,壩頂寬12.0m,壩軸線全長373.0m。主要建築包括擋水大壩、泄洪消能建築物、引水發電和供水建築物等。工程計劃今年上半年啟動建設,預計2020年建成,屆時,將讓成都市民飲水之患得到顯著改善。

亮點聚焦三:如何維護生態紅線?

——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

記者:請問國土局為落實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2025規劃有什麼措施?如何維護生態紅線、保護基本農田?

成都市國土局副局長尹宏:為具體落實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2025規劃,市國土局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是嚴格執行國務院批準實施的《成都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5.65萬公頃禁止建設區等生態紅線不突破;

二是科學開展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三線劃定”工作。結合國土資源部、農業部下達的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任務,進一步明確全市各區(市)縣特別是中心城區城市發展規模、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目標;

三是切實防止城市“攤大餅”式無序蔓延發展。為防止城市繼續“攤大餅”蔓延發展,我市在中心城區及二圈層規劃構建瞭環城生態區,確定將133平方公裡的環城生態區土地作為生態用地予以保留。市國土局將嚴格按照省人大批準的《成都市環城生態區保護條例》要求,保護好環城生態區這一天然生態屏障,防止城市無序蔓延發展;

四是集約節約用地。市國土局將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有序有力有效地推進全市存量、閑置國有建設用地的處置利用工作,同時積極探索工業用地彈性出讓,采取租賃、彈性年期出讓和先租後讓等多種方式保障工業項目用地,控制建設項目占用耕地;

五是積極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確保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

亮點聚焦四:秸稈禁燒如何確保?

——試點秸稈禁燒“互聯網+”技術

記者:元旦期間,成都發生的持續重污染天氣是否與秸稈焚燒有關?此次規劃中提出,要加強與周邊城市秸稈禁燒聯防聯控,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請問2015年,在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方面具體采取瞭哪些做法?下一步有什麼新的舉措?

成都市農委總農藝師姚光貴:成都之前發生的重污染天氣與成都地理位置和天氣等多種因素有關。2015年,我們在總結2014年建立“四體系”(秸稈網格化管理、收集儲運、產業化規模化利用、科技支撐)“六機制”(工作聯動、區域合作、部門會商、宣傳引導、違法懲處、責任追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思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瞭“全面覆蓋、網格清晰、分級管理、層級負責、責任到人”的秸稈禁燒網格化屬地管理體系和“市-縣-鎮-村-戶”五級禁燒包片巡查督查制度,在之前建立的與綿陽、德陽、資陽、眉山合作基礎上增加瞭遂寧、樂山兩市,形成瞭七市秸稈禁燒聯防聯控和綜合利用區域合作大格局,加大衛星遙感監控頻率,實現瞭“不見煙霧,不見火光,不見黑斑”的目標,沒有出現一起因我市露天焚燒秸稈而引起的大氣污染情況。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63%以上,其中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等“五化”利用率分別為65.52%、4.73 %、10.18%、3.33%、14.87%。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於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做好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工作。一是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以“互聯網+”,依托現代信息化、物聯網技術,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研究和試點工作。二是保障秸稈禁燒工作的延續性。按照市領導的批示精神,做好與環保局農作物收割前後的禁燒工作銜接。

亮點聚焦五:如何加強生態植被保護?

——2025年,成都市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1%

記者:在全面構建成都生態保護體系中,龍門山脈、龍泉山脈作為兩側生態屏障,舉足輕重。請問成都市林業園林局有什麼具體的舉措加強生態植被保護?

成都市林業園林局總工程師劉可佳: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林業園林肩負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使命。未來十年,林業園林部門將按照《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2025規劃》,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全力推進“兩山環抱”生態保護屏障建設,夯實綠色生態本底。構建城景相容、山水相依、綠色低碳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

未來十年,全市將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堅持保護優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通過建立天然林總量管理制度,對274.8萬畝國有林和集體公益林實施森林管護,對103.1萬畝集體公益林實施生態效益補償。繼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深化林權制度改革,激活林區活力。進一步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龍門山重點是通過以大熊貓國傢公園的申報建設,加強森林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使龍門山的生物多樣性和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得到進一步提升,社會經濟、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成都大熊貓國傢公園擬規劃形成“一帶、兩區、一基地”的空間結構,包括嚴格保護區、生態保育區、遊憩展示區和傳統利用區,規劃建設面積約為1616平方公裡;龍泉山則按照《成都市龍泉山脈生態提升工程規劃》,啟動實施龍泉山脈生態提升工程,擬用3-5年時間,完成10萬畝的改造提升和景觀景點打造工作。龍泉山脈生態提升工程項目建成後,將新增森林面積10.06萬畝,提質森林面積3.3萬畝,龍泉山脈森林覆蓋率將提升8.75%,由現在的51.04%提高到59.79%。

至202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1%,森林蓄積量達到3435萬立方米以上。

亮點聚焦六:5座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如何推進?

——2020年建成,日處理生活垃圾7700噸

記者:未來10年,成都市將在遠郊縣(市)新建5座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請市城管委具體說明這5座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規劃建設的點位、處置能力及服務范圍。

成都市城管委副主任王新代:為瞭適應成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全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的需要,按照《成都市大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專項規劃(2013-2020)》,我市統籌在遠郊區建設大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在2020年前,新建5座大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新增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7700噸。屆時,我市將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標。

上述設施規劃建設的點位、處置能力、服務范圍的情況:

成都隆豐環保發電廠規劃選址於彭州市隆豐鎮,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規模1500噸,發電裝機30MW,主要處理彭州市、都江堰市的生活垃圾。

成都寶林環保發電廠規劃選址於邛崍市寶林鎮百靈村,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規模1500噸,發電裝機30MW,主要處理邛崍市、大邑縣、崇州市的生活垃圾。

成都鄧雙環保發電廠規劃選址於新津縣鄧雙鎮文山村,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規模1500噸,發電裝機30MW,主要處理新津縣、蒲江縣、中心城區的生活垃圾。

成都大林環保發電廠規劃選址於天府新區大林鎮,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規模2400噸,發電裝機50MW,主要處理天府新區、中心城區的生活垃圾。

成都金堂環保發電廠規劃選址於金堂工業集中發展區,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規模800噸,發電裝機16MW,主要處理金堂縣的生活垃圾。(記者:董焦)



台中商標申請代辦申請註冊商標台中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lbf296f8k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